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对症下药/议员倡以税收评估人才贡献

  • 国际
  • 2025-04-08 12:18:08
  • 82
高才来港后,子女教育衔接及职业发展是两大重点。立法会议员、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尚海龙指出,协会通过新媒体平台提供升学指南,并倡议特区政府推动创业政策、松绑跨境资金流动。立法会议员邓飞则主张以税收贡献作为人才价值核心指标。  子女教育一直都是高才通移民的重要考量,尚海龙指出,“计划初期,许多家长因不了解香港升学体系而择校困难。”他介绍道,协会运营的“为高才服务”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提供了大量教育相关内容。  政府可大力推动人才创业  谈及高才通来港找工作难,尚海龙表示,城市和人才需要相向而行,城市提供发展土壤,人才适应本地生活。  在无工可找、就业机会不足的状态下,让人才继续找工作不现实,他建议,特区政府要转变思想,大力推进人才在港创业的政策,包括给予资讯引导等,“人才开了公司,不仅自己有收入,同时还能够支持其他人才以及本地的青年在港就业。”  他指出,人才在港创业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从内地来港的人才如何将资金带来香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希望特区政府重视四个‘10万美元’政策,放宽内地高才携带资金来港。”  立法会议员邓飞表示,整体来看,高才通在港找工作并不是非常困难,但也存在部分难以找到工作,“如果高才通在港找工作、创业难,就不要勉强,香港引入人才,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希望能对他个人的事业发展和对香港经济有贡献,绝大部分高才没有问题,个别遇到困难可能是缘分问题,但这个情况为数不多。”  他亦建议,特区政府须“对症下药”,重视学校的特定专业排名而非仅关注综合排名,以更精准地满足行业需求,“比如中央财经大学的综合排名在内地不算很高,但它的金融工程在内地排名是头十位之内,现在香港恰恰就需要这种技术人员。”此外,他提出应主要依据个人或企业的税收贡献来评估其在香港的贡献度,认为这是最简便有效的衡量标准。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