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春雷:加快推动浙江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

  • 财经
  • 2025-04-09 22:51:07
  • 56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春雷围绕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就加快推动浙江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栏目采访。  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浙江还有哪些具体做法?一起来看——  问题1:《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产业端人才需求和就业端评价为指引,全链条优化培养供给、就业指导、求职招聘、帮扶援助、监测评价等服务。您如何评价这个《意见》?  陈春雷:这次《意见》的发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有力落实就业优先战略,为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  一是更加系统。《意见》以系统思维重塑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打出了优化培养供给、就业指导、求职招聘、帮扶援助等全链条政策组合拳,让就业工作不再是毕业季的“冲刺跑”,而是变成贯穿学生培养全周期的“接力赛”。  二是更加精准。《意见》中特别提到建设人才需求数据库、开展人才供需关系前瞻性分析等工作,这在就业政策文件中是首次提到,这将有效链接“高校培养端”和“产业需求端”,促进人才供需适配,从而化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推动市场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是更加长效。《意见》注重推动短期促就业与长期优生态有机结合,通过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加强就业形势研判和进展监测等措施,形成闭环工作体系,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问题2:以产业端人才需求和就业端评价为指引来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浙江有哪些具体做法?  陈春雷:《意见》提出以产业端人才需求和就业端评价指引,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完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为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树立了“风向标”。浙江省前期做了一些探索:  一是专业群紧扣产业群,围绕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我们编制学科专业引导清单,并积极探索建立差异化生均拨款机制。将就业情况作为调整招生结构和规模的重要依据。近三年学科专业总体调整率达到25%,新增的61%本科专业、72%硕博点都与重点产业紧密相关。  二是培养链扎根产业链,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科教融合学院,打造一支“产业教授”和“科技副总”队伍,增强学生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就业力”。  三是供给端对接需求端,加强毕业生信息精准对接,编制毕业生“高校生源信息+地方人才需求及政策”两本手册和二维码,举办“浙里有才”“百县百场促就业”等校地对接活动,让毕业生信息直达县级人社部门。去年9月以来,我们面向2025届毕业生分地区、分类型开展26场省级专场招聘会,参加企业超万家,提供就业岗位21万个。  问题3:浙江在健全大学生求职招聘体系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陈春雷:在这方面,我们重点做好三道题:  一是“加法题”。积极开拓大学生就业岗位,推出“百名书记校长访百县”“万企进校园”等十项举措,今年新增岗位15.3万个。去年寒假期间,我们抓住大学生返乡节点,举办“百县百场促就业”活动,吸引近10万大学生返乡应聘。  二是“连线题”。协同人力社保等部门,共同打造全省人力资源大市场数字平台,通过AI实现“一站求职、全省智配”,推行AI面试系统覆盖省级专场招聘会。此外,我们还在全省高铁站设置“网上人才市场”一体机,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创新“出站即应聘、聘完即返程”模式,受到毕业生的广泛好评。  三是“乘法题”。不断激发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9条,鼓励大学毕业生开展科技型创业,积极培育校友创业文化。目前,省内17所博士点高校师生创办科技企业超1500家、上市公司238家。  问题4:《意见》指出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浙江是创新创业的热土,在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有哪些措施?  陈春雷:近年来,浙江坚持以创新教育引领创业教育,构建“专业、就业、创业”互动格局,让更多“会读书的人”成为“会创造的人”。  一是课程全面覆盖。全省高校创新创业通识课全覆盖,建立了全程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是实践全员参与。设置近100项省级创新创业竞赛,每年吸引200余万人次学生参与,全省80%以上学生在校期间参与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三是孵化全程支持。建立一批大学生创业园、校地研究院、大学科技园和校友经济园,畅通理论学习、技能培训、项目孵化、融资对接全链条。“杭州六小龙”中有5家由浙江高校毕业生创办,不仅树立了示范典型,也为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丰厚沃土,形成了“就业创业在浙江”品牌。  四是协同全力融合。建立省级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人社、经信、教育、科技、财政等部门,明确分工、密切协同、贯通政策,共同启动年度部署、共同开展“百日攻坚”,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全省“一盘棋”格局。

有话要说...